旧站资料

首页 >> 旧站资料 >> 最新动态 >> 正文

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乳制品综合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发布日期:2017-06-15    作者:admin     来源:    点击:

6月9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乳制品综合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项目进行验收。在验收会议上,与会专家对项目关键技术进行了点评,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重要成果,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该项目为“十二五”期间,由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组建的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国内16所大学,6个研究所,21家乳品企业43家单位,包括东北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食品领域“985”和“211”高校,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农、内蒙农大)等国家级研究机构,伊利、光明、三元、完达山等前10强企业,针对乳品加工装备和包装材料落后、乳品质量安全问题、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品质和附加值不高,特色乳资源开发利用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重点在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加工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与特色乳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该项目在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加工设备、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创新团队培养、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产品开发方面,开发新型发酵乳制品、新一代婴配粉、MPC等新产品,丰富了乳制品市场。建立奶酪用菌种资源库,获得高微生物凝乳酶活力的资助知识产权菌株,开发了红曲奶酪等6种天然奶酪、匹萨奶酪等4种再制奶酪;关键工艺技术方面,筛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乳酸菌11种、完成了4株乳酸菌的基因测序、开发了乳酸菌高密度培养、高活力冻干保护、高活性发酵剂制备、液氮深冷造粒、微胶囊活性保持等发酵剂制备应用关键技术。研制了羊奶脱膻、乳清蛋白应用技术等工艺技术,国内首次应用膜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乳基配料,实现了膜技术在乳品行业的产业化应用,填补国内空白;加工设备方面,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开发了干乳加工关键设备,实现了乳粉生产关键设备国产化具备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干乳设备生产制品要求等优点。自主开发高速无菌灌装机设备高速稳定、价格低,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打破国外垄断,使国外设备企业下调产品价格,为乳品企业节约成本;质量安全控制与特色乳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开展了乳制品关键危害因素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缩短了致病菌的检测时间,提升了致病菌检测的灵敏度、效率和操作的简便性,降低检测成本近30%,提升了企业致病菌防控能力。开发形成了水牛乳、马奶等特色乳资源综合加工关键技术。

该项目共形成新技术、新工艺86项;开发新产品93项;研制新设备27台套;建立中试线22条,示范线37条:建立生产示范基地10个;制定规范及申报标准76项;发表论文239篇,其中SCI或EI收录87篇,出版专著6部;申请发明专利234项,实用新型42项,软件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36项,软件3项。培养硕士、博士255人,技术骨干330人,技术人员600人,形成研发团队12个,搭建首席专家、骨干、研究人员合理的团队结构,其中申获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各1支,建立东北农业大学A级学科团队1个。项目参与企业生产总值占行业生产总值70%,成果辐射范围巨大。

据悉,由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组建的乳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于2009年11月,中心为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和秘书处。2012年被科技部评为A类联盟。联盟成员单位55家,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完达山等国内前20强乳品生产企业和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21家优势技术单位,盟员单位中乳制品制造企业的产值占到全国乳品行业产值的70%以上。联盟建立“国家乳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示范与产业化基地5个;组织共建研发中心10个;开放母乳数据库、乳酸菌资源库等共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个。